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琴尼亚·萨提亚(Virginia Satir,1916-1988)女士创建的心理治疗模式,创始时以家庭治疗为主要应用,随着理论的发展及新一代治疗与培训师的延展,它现在不仅仅应用于家庭治疗,还包括个人咨询及家庭重塑三个领域。萨提亚模式是从家庭、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,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。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,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、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“人性化”,而不仅仅追求改变行为或消除“症状”,其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“身心整合,内外一致”。萨提亚模式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,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,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。
萨提亚建立心理治疗方法,最大特点是提高个人自尊、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“人性化”,治疗最终目标是达到“身心整合,内外一致”,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。因这种以人为本位、以人为关怀的理念,使得萨提亚在进行家庭治疗过程中,发展出许多特别活动,如家庭雕塑、影响轮以及用一条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,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。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、心理剧、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。家庭雕塑、沟通姿态和绳索的作用等策略可以说是萨提亚治疗独有的方法。
1、家庭雕塑:这是一种非语言经验性技术。方法是让家庭成员将自己置身于一种空间上的安排,构成一个戏剧性场面。这个场面中,家庭成员取各种姿态,相对静止地处于某个位置,形同一组雕塑。通常请家庭中某一个成员担任“导演”,决定每个成员的姿态和位置,所得出的场面就象征性地代表了这个成员对家庭关系的观点。治疗师提示他们体验自己身在其中的感知和感受,以达成对家庭关系的觉察或醒悟。
2、沟通姿态:这是萨提亚总结出来的关于人们在压力下,对他人、环境和自己的应对方式,不恰当的沟通是功能失调家庭系统的特征。根据萨提亚模式,人有多种沟通姿态:表里一致型、讨好型、指责型等等。
(1)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。该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。具有该模式的人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,内心和谐平衡,自我价值感比较高。
(2)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,内在价值感较低。言语中经常流露出“这都是我的错”,“我想要让你高兴”之类的话。行为上则过度和善,习惯于道歉和乞怜。
(3)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,习惯于攻击和批判,将责任推给别人。“都是你的错”,“你到底怎么搞的” 是他们的口头语。究其内在经历,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,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。
3、绳索的使用:每个家庭成员找一根能够代表自己的短绳,将其绕在自己腰上。此外,每个人还会得到与家庭成员数目相等的绳索,分别把它们系在代表自己的绳索上,把绳索的另一头系在相应的家庭成员身上,每个家庭成员都被绳索所环绕,这些绳索就代表他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。使用这一技术的目的在于向大家展示,要有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处理家庭关系,当人们逐渐学会放松彼此间的绳索,就会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,并将这种学习延伸到现实情景中。
除了上面所介绍的这几种治疗策略和技术外,萨提亚治疗还包括萨提亚语言模式、一致性沟通和呼吸疗法等等,通过了解这些治疗技术并合理运用,可以使我们体验身心一致的感觉,起到很好的状态调控和关系改善的效果。
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,是不断完善人格尊严、发展健康自我观念的心理旅程。成长也是改变的过程,需要冒险、勇于面对未知、尝试新经验、扩展个人的极限并乐于付出代价,从习惯但不适应现今的旧模式转换到新的更加舒适、自在的生命境界。萨提亚的学生 Sharon Loeschen 根据实践,整理出萨提亚治疗成长阶段。其成长的过程分以下六个阶段: (1)与人接触:与对方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结,彼此有一份亲善;
(2)肯定事实:肯定多方所做的努力、痛苦、感受、观点和期待等,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和肯定,有更多能力面对问题;
(3)引发自我觉察:帮助对方发现功能不良的环节,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要觉察系统、系统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也要觉察和探索自我,把焦点从“问题”转向“如何应对问题”上;
(4)促进自我接纳:有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接纳,就会用积极正向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过去和现在,承担做出改变的责任,探求新的可能性;
(5)促使改变发生:治疗师有创造性地引导对方挑战自己的常规应对方式,做出选择和改变;
(6)巩固改变成果: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,常有反复,治疗师会带对方再次体验改变后的美妙感觉,强化和巩固其努力的成果。 萨提亚”由于她的方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方式有异,故被称为“萨提亚模式"(The Satir Model)。 |